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12章 主战主和(2 / 3)

微摆动,透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。他拱手向皇帝行礼,声音洪亮而坚定:“陛下,臣有奏。北乌国虽屡次犯境,但战争旷日持久,已让国力疲惫,百姓苦不堪。臣以为,当务之急是停止征伐,派和平使团与北乌国谈判,签订和平协议,方能保我弼麟国长久安宁。”

此一出,殿内主和派的官员纷纷点头支持。一名礼部官员紧接着上前附和:“五王爷所极是。战争不仅耗费国库,更让边境百姓流离失所。若能通过外交手段化解纷争,既保全国威,又能让民生得以喘息,何乐而不为?”

赵德宗继续说道:“臣以为,和平使团可携带厚礼前往北乌国,以示诚意。只要对方愿意签订协议,我朝便可避免无谓的牺牲。”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殿内,“况且,北乌国并非铁板一块,其内部矛盾重重,若能利用外交手段分化敌人,未尝不是上策。”

≈gt;≈gt;这话说得有理有据,殿内的气氛略微缓和了一些。几名文官低声交谈,显然对主和的提议颇为认同。

皇帝赵恺渚听后,微微点头,但并未表态。他的目光深邃,仿佛在思考五王爷提议的可行性。

此时,户部侍郎上前一步,声音略带急切:“陛下,五王爷所甚是。臣核算过,若继续征战,仅粮草一项便需每月耗费百万两白银,更别提兵械、医药等开支。国库早已入不敷出,若再不议和,恐动摇国本!”他的话掷地有声,殿内再次响起一片低语。

户部侍郎的话音还未完全落下,赵希若便大步上前。她的银色发簪在殿内的烛光下泛着冷光,步伐坚定,气势如虹。她拱手向皇帝行礼,声音清亮而有力:“陛下,臣女有奏!北乌国屡次犯我边境,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臣女闻塞北战场,北乌国军队残暴无道,杀戮我国军民百姓,无以计数,百姓流离失所。如今证据确凿,北乌国使馆官员却拒不认错,若此时议和,岂不是向敌人示弱,助长其嚣张气焰?”

赵希若的话如同一把利剑,直刺主和派的论点。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,主战派的官员纷纷点头支持。一名武将上前附和:“霁公主所极是!臣在边境驻守多年,北乌国从不讲信义,若是议和,岂不是正遂了他们休整的借口。若不趁现在一举击溃,待其卷土重来,我朝将付出更大代价!”

赵希若转向五王爷,语气更加激烈:“五王爷外交可分化北乌国,可臣女却以为,北乌国狼子野心,绝不会因几句好话而罢手。我们若不除恶务尽,等他们休整完毕,杀回边境,谁来承担这后果?”她的话掷地有声,殿内一片寂静,连主和派的官员都一时语塞。

皇帝赵恺渚眉头紧锁,显然被赵希若的激昂陈词触动。他沉声道:“

希若,你可有证据证明北乌国无意议和?”赵希若毫不犹豫,从袖中取出一封信件,高声道:“陛下,这是臣女从北乌国使馆截获的密信,上面清楚写明,他们表面求和,实则暗中调兵遣将,准备再次犯境!”她将信件递给身旁的太监,太监迅速呈到皇帝面前。

赵恺渚接过信件,仔细翻阅,脸色逐渐阴沉。殿内的气氛更加紧张,主战派的气势明显压过主和派。

此时,一名主战派官员高声道:“陛下,霁公主之有理!太宗太祖皇帝立国之本,就是兵锋所指,皆为我疆土。若此时软弱,北乌国必将得寸进尺!”他的声音洪亮,引来一片附和之声。

赵希若的激昂陈词让朝堂上的气氛达到,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皇帝身上,等待他的回应。然而,赵恺渚并未立即表态,而是将目光转向一旁的太子赵治。他沉声道:“治儿,你虽年幼却常有独见,此事你如何看?”

太子赵治闻,缓缓上前。他虽年仅十一,身着淡青色锦袍的身影却已有几分沉稳。他向皇帝行礼,声音清朗而坚定:“父皇,儿臣以为,霁公主所有理,五王爷之虑亦非无道理。然,太宗太祖皇帝立国之本,就是兵锋所指,皆是我国疆土。自建国以来,我朝从未在对外战争中主动议和。要么击溃敌人,要么敌人自己投降。若一次软弱,那后面必定次次软弱。”

太子的声音虽不高昂,却字字铿锵,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。殿内一片寂静,连五王爷赵德宗都不由得皱起眉头。

赵治继续说道:“儿臣知晓,国库空虚,战争艰难。可若因一时之难而妥协,北乌国必将更加猖狂。今日之忍让,便是明日之祸患。儿臣以为,当以武力震慑为主,外交为辅,方能立于不败之地。”他的目光清澈,带着一丝少年独有的锐气,看向皇帝时却满是恭敬。

皇帝赵恺渚听后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。他微微点头,显然对太子的看法颇为认可。

主战派的官员见太子表态,士气大振。一名武将高声道:“太子殿下之有理!我朝尚武为本,若此时示弱,百年基业何存?”他的声音激昂,引来一片附和之声。赵希若也向太子微微点头,显然对他的支持颇为感激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