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46章 大一统之志(2 / 3)

好老夫也在,看到了三国演义。

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判断,老夫深以为然。因为这本书是凉国人撰写,老夫更坚定了来凉国的决心。

第三,老夫见了你。

在凉国这个小地方,你的才华是锥处囊中,根本藏不住。你有匡扶凉国的决心,有报效母国的决心,这很好。

最主要的是老夫欣赏你。

孔颖达说道:这是老夫收下你的原因。

秦豹正色道:您要收下我,可以直接收为弟子,为什么是代师收徒呢

孔颖达继续解释道:你问到了关键。

恩师有诸多的弟子,有的人在北燕,有的人在南陈,也有人在周朝。无一例外,都没有学到恩师最根本的学说。

恩师最核心的学说,是大一统学说,是要定九州囊四海,天下一统。

可惜,师弟们或是隐居,或是效力一隅之地,都没有这样的气魄和志向。

老夫也不行。

你的一首诗,说王师问鼎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老翁,说出了恩师的心声。

恩师一直认为天下虽大,绝不会一直分裂,应该天下一统,结束这纷乱的天下,让天下百姓免于灾难。

孔颖达自信道:你有这样的大志向,老夫岂能不满足你呢加上老友的天象证明,所以老夫代师收徒。

秦豹彻底明白了,心中也感佩不已。

这是天大的运道。

拜师后,他不再是孤家寡人,有了真正的底气。有这些支持他的人,他一定能实现凉国的崛起。

秦豹郑重行礼道:多谢师兄。

不必谢我。

孔颖达轻笑道:这是你应得的。

你拜师,以及老师收你为徒,这是双向的,也是相互成全。老夫相信,恩师的志向一定会由你发扬光大,我们这一门会名耀当世。

秦豹点了点头,询问着老师诸葛通的情况。

诸葛通是周朝人,曾担任周朝的太学正,后担任国子祭酒、礼部尚书,到最后辞官卸任,创办书院著书立说,传道授业。

诸葛通在周朝有着极高的名望,是一代儒宗。

诸葛家本身也是名门望族。

这些情况,秦豹都要知道。

孔颖达也拿出了恩师诸葛通的画像,对着画像拜师行礼。

礼节结束,孔颖达继续讲述师门的清空,秦豹越是了解,心中越是震惊。

老师诸葛通是儒宗,师祖以及往上的历代祖师,也都是一代大儒。

师门关系太硬了。

师门的人太多了。

有师门的人,他去任何一地都能立足。

许久后,孔颖达正色道:师弟,你要兴盛凉国,接下来凉国的国策是什么

秦豹没有隐瞒,开门见山道:不介入周朝、燕国和陈国的争斗,现阶段会致力于解决内部的问题,避免太上皇掣肘。

第二步,扫荡凉国西面的羌人,以及其他的胡人,打造一个稳定的后方,确保有足够的土地和百姓。

第三步,才是东出。

秦豹正色道:这是定下的国策,是陛下也同意的。

孔颖达惊讶道:你没有任何官职,皇帝都和你商议了国策

是!

秦豹点头回答。

孔颖达赞许道:难怪说天下一统的大势在凉国,你身份不显,宣武帝却敢用你,更用你的策略。如此胆魄,的确不凡。

秦豹解释道:陛下胸襟广阔,礼贤下士,又励精图治,有鲸吞四海之志,的确是圣主。

孔颖达对宣武帝也很满意。

没什么需要孔颖达操心的,他就吩咐人取了一摞书过来,递给秦豹道:师弟,这里面的书籍,是老师亲自撰写注释的。

有兵法韬略,有治国之术,更有行军战阵。

你多看一看。

年轻人脑子转得快,聪明、敏捷,这是很常见的。可是聪明敏捷的年轻人,却需要沉下心读书。不能把聪明转为学问,那就是小聪明。

孔颖达正色道:勤奋踏实,才是真正的捷径,明白吗

明白!

秦豹郑重回答。

师兄弟两人一番交谈,不知不觉到了傍晚,两人准备吃晚饭的时候,王十三进来道:公子,杨朋求见。

请!

秦豹吩咐一声。

王十三去通知,不一会儿,杨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